TAGS: 回收螺桿冷水機組
回收螺桿冷水機組分類多樣,涵蓋壓縮機結構、制冷劑類型、應用場景與能效水平等維度,這些分類方式相互交織,共同影響其回收價值與再利用方向。
從壓縮機結構來看,雙螺桿冷水機組憑借一對相互嚙合的陰陽轉子,在大冷量場景中占據主導地位,其容積效率可達 90% 以上,運行穩定且能量調節靈活,可實現 10%-100% 的無級調節。而單螺桿冷水機組采用單螺桿與星輪的組合,零部件數量較少,維護更為便利,但星輪易磨損,單機冷量通常不超過 500kW ,更適用于中小型系統。
在制冷劑類型上,含氫氟烴類機組如使用 R22、R134a、R410A 等制冷劑的設備,曾是市場主流。其中,R22 因對臭氧層有破壞作用,已被列入淘汰清單,回收時需合規處理制冷劑;R134a、R410A 作為過渡工質,仍有改造升級的可能。與之相對,采用氨、二氧化碳、丙烷等天然工質的機組,因環保性能優越,在 “雙碳” 目標推動下占比逐漸提升 。氨機組制冷效率高,但回收時需注意毒性風險;二氧化碳機組適合低溫場景,回收檢測側重于管路密封性。
按應用場景區分,工業級螺桿冷水機組專為嚴苛環境打造,蒸發器、冷凝器多采用鈦管或不銹鋼材質,能適應化工介質冷卻,還支持遠程監控與工廠系統聯動;商用級機組則面向中央空調等場景,采用模塊化設計,具備低噪音、智能化特點,可多機并聯并實現自動調節。
能效水平也是重要的分類依據。普通能效機組(COP≤3.5)多為老舊設備,主要進行金屬材料回收與危廢處理;高能效機組(COP≥4.0)集成永磁同步電機、經濟器等技術,節能效果顯著,通過整體翻新后可二次銷售,流向對成本敏感的中小企業。
在實際回收過程中,需要對螺桿冷水機組進行全面檢測評估,根據不同類型與狀況,合理拆解部件,對有價值的核心組件進行再制造,同時確保危險廢棄物得到環保處置。隨著行業發展,老舊機組的碳減排潛力也逐漸受到關注,為回收利用帶來新的價值增長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