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AGS:
一、空調器故障分析的一般方法
它由空調的制冷系統和電氣系統組成,其運行狀態與工作環境和條件密切相關,因此空調的故障分析需要綜合考慮。
原因可分為兩類,一類是外部原因或人為故障(尤其是供電是否正常),一類是內部故障。分析處理故障時,應先排除外因。排除外部因素后,內部故障可分為制冷系統故障和電氣系統故障兩大類。一般應先排除電氣系統故障。至于電氣系統的故障,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查找:開關電源是否送電;電機繞組是否正常。
按照上面的一般分析思路,可以逐漸縮小故障范圍,故障的原因自然就出來了。
二、空調初步檢查
制冷系統運行時,初次檢查采用問、摸、看、聽、查的方法。這些方法簡單有益效。
觸摸:在壓縮機正常運轉20-30分鐘后,觸摸吸氣管、排氣管、壓縮機、蒸發器出口、冷凝器等部位的溫度,可以通過手感判斷制冷效果。
A.壓縮機溫度一般為90-100℃。
B.觸摸蒸發器的表面溫度。正常空調的蒸發器溫度應該到處都一樣,表面涼爽,一般在15度左右,外露銅管彎頭處有冷凝水。
C.觸摸冷凝器的表面溫度。空調打開運行后,冷凝器很快就會升溫。它升溫越快,冷卻越快。正常使用下,冷凝器的溫度可達80度左右,冷凝管壁溫度一般為45-55度。
D.觸摸低壓回氣管的表面溫度。正常時,吸氣管是冷的,排氣管是熱的。手應該會覺得冷。如果環境溫度較低,低壓回氣管表面仍會有冷凝水。如果回氣管不冷凝,高壓排氣管很熱,壓縮機外殼也很熱,很可能是制冷劑不足。如果壓縮機回氣管上的冷凝水全部粘在壓縮機外殼的一半或全部,說明制冷劑過多。
E.感受高壓排氣管的溫度。手應該感覺熱,夏天還是熱的。
F.觸摸干燥過濾器的表面溫度。一般情況下,用手觸摸干濾芯表面,感覺比環境溫度略高。如果有冷的感覺或者有冷凝,說明干燥過濾器輕微堵塞。
G.感受出口溫度。你的手應該能感受到風的涼意,呆久了會有點冷。
看:看空調是否完好,各部件工作是否正常。其次,檢查制冷系統各管路有無斷裂,各焊接處有無油污,如果焊點有油污,則可能有泄漏。仔細看看電器元件的插片是否松動,連接銅管位置是否正確,銅管是否碰到外殼。檢查離心風葉和軸流風葉跳動是否過大,電機和壓縮機是否有明顯振動。看高低壓值是否正常。環境溫度為30度時,低壓約為0.49~0.54Mpa,高壓約為1.17~1.37MPa,環境溫度為35度時,低壓約為0.58~0.62Mpa,高壓約為1.93 Mpa。當環境溫度為43度時,低壓約為0.68Mpa,高壓約為2.31 Mpa。
看毛細管低壓部分的結霜。正常制冷時,壓縮機運行初期,毛細管上會結一層薄薄的霜,然后逐漸融化。但制冷劑不足或管道堵塞會導致霜不融的現象。
值得注意的是,冬季室外換熱器在熱泵循環模式下工作時,屬于低壓低溫部件,也可能發生制冷劑泄漏和堵塞。如果從毛細管出口到室外熱交換器入口的部分有霜,而其他部分是干的,則表明毛細管半堵塞。從表面上看,制冷劑不足的現象與半堵塞的現象是一致的。
還需要指出的是,空調運行時,一般需要先看一看空調的外部工作狀況,如室內外環境溫度是否過高或過低,過濾網是否太臟或是否通風不良等。,從而排除外部原因和安裝使用不當。
聽:仔細聽,看整機聲音是否正常。空調運行的時候會發出聲音,但是如果聽到一些異常的聲音,就有問題了。比如聽壓縮機運轉時,有“嗡嗡”的聲音,可以馬上識別為壓縮機電機不能正常啟動的聲音。此時應立即關閉電源,查明原因;“嘶嘶”聲是壓縮機內高壓阻尼管破裂后的高壓氣流聲;“咔嚓”聲是壓縮機內部金屬的碰撞聲;“當當”聲是壓縮機內的懸掛彈簧脫落或斷裂后的撞擊聲。對于開放式壓縮機,通常會發出輕微甚至是“噼啪聲”或閥板輕微的“嘀嗒聲”;如果出現“全通”的聲音,則是壓縮機的液體敲擊聲,即大量制冷劑被吸入壓縮機飛輪鍵槽,沖擊聲松動;“啪嗒”是皮帶損壞后的敲打聲。聽離心風機和軸流風機的運轉聲音應平衡均勻。如果有任何摩擦或軸錯位,會有異響。停機時,當氣流的“咝咝”聲越來越輕時(系統壓力平衡時),就可以知道系統基本沒有堵塞。
除此之外,其他噪音也可以通過聽覺來判斷,比如分機軸流風扇撞擊機殼鐵片的聲音;風扇缺油的“吱吱”尖叫;離心風扇和泡沫外殼發出的“陳文靜”聲;壓縮機底角螺栓松動和振動的聲音;毛細管接觸外殼的聲音。
檢查:一般可用壓力表、半導體點式溫度計、鉗形電流表、萬用表測量系統壓力、溫度、電源電壓、絕緣電阻、運行電流是否符合要求。用鹵素檢漏儀或電子檢漏儀檢查制冷劑是否泄漏。
對于窗式空調,用鉗形電流表檢查電流、電壓、電阻非常方便。電流讀數應在額定電流范圍左右(電流隨溫度略有變化)。對于分體式空調,用歧管表檢測高低壓力也是一種實用、快捷的方法。
當環境溫度在30℃左右時(空調制冷條件下),如果低壓表的壓力(表壓)低于0.4MPa,說明制冷劑不足或泄漏。高壓表壓(表壓)的正常值應該是2MPa左右。過高或過低都表示異常。如果冷凝器出口堵塞,高壓將上升,低壓將下降。
檢查觀察的常規項目有:(1)壓力低;(2)高壓;(3)停工期間平衡壓力;(4)吸入管的溫度;(5)排氣管溫度;(6)壓縮機溫度;(7)冷凝器;(8)蒸發器;(9)過濾;(10)毛細管;(十一)工作電流。
分析:經過一看、二摸、三聽、四測,進一步分析故障部位和故障嚴重程度。由于制冷系統、電氣系統、空氣循環系統都是相互聯系、相互影響的,所以要綜合分析,由表及里判斷故障的實際位置,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。避免疏忽、誤判和損失。